【2018三下乡】走进西昌市内彝族服饰区 了解服饰发展特征
来源:   作者: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数:   日期:2018-07-15   字体:【

714日,彝族服饰文化考察队走访了西昌市内多处彝族服饰聚集区,拍摄各类彝族服饰样式,采访收集相关手艺人的资料,初步了解到了各地区彝族服饰随着历史而变化的情况。

上午8点半,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成员们不顾风雨,检查好设备按照计划来到了西昌市内的仿古一条街。这里的“一条街”却远远不止一条街道,在有限的时间里成员们共走访了三条街道,参考了10个彝族服饰手工专卖店。其中名为“一针一线民族服饰店”的店主罗伍石布莫介绍到,店里的服装主要分为昭觉、美姑、越西、布拖四个地区的服饰,传统的彝族服饰主要以红黄黑三个颜色为主,经过现代的改变融合,已经加入了很多其他的颜色,其中昭觉的服饰色彩更为鲜艳。服装上花纹大多都是通过动物演变而来,最常见的一种两边弯弯向内卷,形状很像羊角。

除此之外,和服装相搭配的头饰、配饰等也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女装的头饰以年龄阶段分为四种,少女时期是尖尖的帽,结婚时和婚后都是盘上头发,但新娘的头饰额前必须要有一排银制的流苏吊饰,生了孩子的则是两边扁扁,很是特殊。

在拍摄过程中,成员遇到了一名专门从云南楚雄过来挑选服装的彝族人介千乔里,他与家人是在为下个月西昌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做准备。他认为这里做的服饰才最有味道:“我们在平日里就经常穿我们民族的衣服,虽然说时代不同了,但我们对民族的这样一种特色的热情没有减少,我们穿上街内心还是很自豪的”。

在下午,考察队又去到了大凉山彝族服饰展示馆,里面展示了中国历年来彝族服饰发展的全过程。馆内处处画着带有彝族特有的文字和符号,褐色的柱子、穿有整套服饰的男女模特和白色的模型羊,有序的排列着,随着人的走动,馆内的灯一个个打开,光束的照耀下服饰的花纹、色彩相得益彰,民族特色更加凸显。

在展馆的下面还有一个小型的服装作坊,里面有10个人正在工作,一个负责先把布料裁剪成衣服样式,一个裁剪花纹样板,一个把花纹用熨斗紧贴在衣服表层,另外7个人用缝纫机把花纹固定打边,按照这样的流程一件成衣就出来了。贾巴子则是这个作坊的灵魂人物,她很擅长做花纹,很多新式的花纹都是她自己随心、随经验画出来的,展馆里就有她和10多位绣娘一起制作了一套长达8米的百褶裙彝族服饰,是“镇馆之宝”。她多年做衣服,总结这些图案组合规律,还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在行程的最后,成员欧雪说道:“我们今天对彝族服饰采访拍摄,让我们对它有更系统的认识,这样的活动有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精神,同时也提升了我们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何思霖/杨姝玥)


Copyright (C) 范长江新闻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电话:0832-234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