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以非遗传承之光,点亮女性之美——范长江新闻学院 “长江声韵”非遗乡兴团的非遗之旅
来源:范长江新闻学院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4-07-12   字体:【

剑河县是一个以苗侗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融合的县城,此外,剑河县的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如六月六民歌节、牯藏节、姊妹节、招龙节等节日,每逢节日,民族妇女穿着盛装,佩戴银饰,载歌载舞,各色各样形式丰富的非遗服饰,琳琅满目。

2024年7月11日,剑河县“六月六”仰阿莎文化节农特产品乡土集市热闹开集,来自剑河县各乡镇(街道)、企业、非遗传承人的农特产品、非遗文化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众多市民、游客纷纷前来赶集。为进一步了解当地苗侗非遗文化,7月12日上午十点,范长江新闻学院“长江声韵”非遗乡兴团来到了这场热闹的集市活动,采访了位于手工非遗展品区的国家级非遗剪纸传承人姜文英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锡绣代表性传承人王亨石,记者为团队成员陈彦桦。

剑河县农特产品展销会现场

剪纸传承人姜文英十分和蔼可亲,在实践团到达集市的第一天,看见身穿红马甲的团队成员,便主动和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亲切交流,热切介绍她的非遗手工剪纸。受她的热情鼓舞,次日,团队再次来到集市,想要做一个关于非遗剪纸采访。“苗族剪纸最开始是作为刺绣样式,成年后的苗族女孩儿或者是女孩儿的母亲都会去集市选一副剪纸作为女孩儿第一次独立刺绣的模板”,姜文英说到。根据采访,剪纸是姜文英家中世代相传的一门手工艺,她是第八代传人。关于剪纸,姜文英补充道:“我们所有的剪纸都是自己构图,其中的含义或许是一个神话故事,或许是为了表达一个美好的寓意,画图确认无误后我们便开始剪,耗时比较长,之后我们便拿到集市上去卖,从两分钱一张卖到现在两百一张”。在采访过程中,她提到,她从6岁开始学习剪纸,受当地仰阿莎女神文化的熏陶,她的大部分原创剪纸都是以仰阿莎女神为中心,展现美好的生活和对未来的祝福,采访全过程,她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姜文英正在向团队成员介绍剪纸


“长江声韵”非遗乡兴团与非遗传承人姜文英合影留念

锡绣的展品摊刚好在剪纸摊的隔壁,实践团也有幸采访到了摊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锡绣代表性传承人王亨石。在她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锡绣是剑河县独有的刺绣,与其他针线刺绣不同的是,锡绣主要是以金属锡为主要的刺绣材料,其做工复杂,造型精美,距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锡绣所用的金属锡线不是现成的,需要刺绣者根据所绣内容,以及凭借长期刺绣的经验用剪刀在锡片上剪下大小适宜的锡线来进行刺绣”,王亨石谈到,“我们要手工将一根根锡线按照图案绕制在手镯、织布、耳环等物品上,之后便用彩线对物品轮廓进行点缀,这个过程十分的繁复,因此,我们做一个最小的锡绣手工艺品都需要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在她详细地讲解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了关于锡绣的历史、锡绣刺绣方法、工艺品所蕴含的意义等内容,受益匪浅。                                   

非遗传承人王亨石正在讲解锡绣

王亨石摊前的锡绣手工艺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这一战略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乡村女性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在本次非遗之旅中,团队还对当地思源社区的部分妇女进行了互联网+技术培训,主讲人为团队成员朱丽君,讲解内容主要围绕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分析部分女性电商创业成功的案例、电商实践教学三个部分展开,助力当地非遗产业进一步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长江声韵”非遗乡兴团成员朱丽君正在进行电商教学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永续。女性在非遗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她们不仅是重要的传承人,更是积极的实践者。通过非遗赋能女性,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女性增加收入和可持续发展,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途径。范长江新闻学院“长江声韵”非遗乡兴团深入乡村振兴一线,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感悟非遗传承女性的力量。团队成员与当地妇女密切交流,敢于学习时代赋予她们身上的女性意义,未来一定能如姜文英、王亨石所说的那样,“希望世界能更多的看到非遗女性的力量,能有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非遗文化!”

/肖怡 图/肖怡 李家露 剑河融媒体中心供图 编辑/廖芳 审核/吴籽龙 责编/魏伟





Copyright (C) 范长江新闻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电话:0832-234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