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王喜民为我院师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专场宣讲
来源:范长江新闻学院   作者:编辑:宋秋莹   点击数:   日期:2021-06-01   字体:【

5月31日,第七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范长江新闻学院兼职教授王喜民,在第一学术报告厅为我院200余名师生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范长江精神”的党史学习教育专场宣讲会。这既是一场党史学习教育的宣讲课,也是一堂关于新闻写作和采访经验的现场教学课。会议由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扬教授主持。

党史学习教育专场宣讲会现场

内江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扬教授主持

王喜民教授分享重走长征路的经历

 

本次宣讲会的主题是“讲述长征 学习党史——谈谈《重走长征路》”。2004年,在红军长征70周年的背景下,王喜民教授历时三个多月,重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记录下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发表了26篇系列录音报道、10篇红军专访、40篇文章,出版了图书《千山万水——重走长征路》。

“作为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范长江新闻学院的兼职教授,来到范长江的故乡,来到内江师范学院,心情格外激动,也格外高兴。”王喜民教授的讲座从抒发此时的心境开始,“同学们,作为一个新闻人,我始终坚守范长江精神,坚持脚底板下采写新闻,在三个多月重走长征路途中,边走边做采访报道。”从云雾环绕的娄山关,到波涛奔腾的金沙江;从苍茫笼罩的雪山草地,到咽喉要地的天险腊子口;从高耸入天的六盘山顶,到遍地花开的吴起镇,每个地名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我现在走了,无论如何你要等着我,我一定回来看你”,红都瑞金,那位结婚三天,天天痴情等候长征丈夫回家的妻子池煜华,一等就是70余年;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前,仍传颂着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专门讲过的“半条被子”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王喜民以现场讲述结合采访照片和音频报道,让在场的师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许多师生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师生们认真听宣讲会

 

王喜民讲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用实践去证明一切,在采访过程中深入了解实情。要把握好新闻背景,要实地走访,要提高自己的文字驾驭能力,既要善于概括,又要善于展开。”他将自己曾经写作的新闻报道融入到本次的党史学习教育专场宣讲会中,不仅为大家讲述了党的发展历程和艰难的长征故事,还在讲党史、述长征的过程中为我校新闻学子们传授了新闻写作和采访的经验。

内江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扬教授总结讲话

 

张红扬对本次宣讲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王喜民教授从12个长征途中的实地取材,从真实事件入手,从第一手材料中亲身感受,史论结合、理从事出,为我们阐释清楚了“红军长征”中蕴含的伟大长征精神,那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堂党史学习教育课,还让我们大家有幸获得了一个老劳模、老新闻工作者关于新闻工作者素养技能方面的专业指导。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四力”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范长江精神,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王喜民教授与范长江新闻学院的同学进行交流

王喜民教授与我校参会教师合影留念

 

在宣讲会结束后,范长江新闻学院的学子结合宣讲会的内容,向王喜民教授表达了自己的学习感悟18.2班的段王卓总结了三个方面:第一在报道中,脑力先于脚力,凭借敏锐的政治思想和觉悟,紧扣时代主题。第二提高新闻报道的文化品格审美性人文情怀,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小人物”和“大时代”相交融,增加新闻信息的情感性和温度。第三注重新闻的价值18.2班的刘畅总结道:“新闻的报道不只是简简单单的陈述,而是要更深层次的去思考,这条报道要为人民、为社会带来怎样的有益助力,一定要注重给当地带来的效益给社会带来好的影响这是一名合格的记者应该做的” 18.4的吴月同学结合范长江在长征路上做出的一系列报道,给自己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想要把两个不同时期的报道对比思考,然后通过报道了解这些年的变化。长征的故事很多,但常看常新,不同阶段总会有不同的发现。

此次宣讲会的成功举办,激励学院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革命故事和英雄的故事,推进学院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走深走实,激励学院师生传承范长江精神,向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学习,做新时代的“范长江式”新闻人。

Copyright (C) 范长江新闻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电话:0832-234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