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疫情舆情,居家不忘学习!我现在位于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心,通过电波的方式跟各位同学在新学期如约而至。”
这是学校范长江新闻学院的侯鑫教师在新学期和学生说的第一句话。他现在位于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之一——湖北鄂州。该地距离疫情重灾区武汉市60余公里,离黄冈市仅一桥之隔,至今已确诊病例1000余例,死亡49例。此地仍深受疫情重创,交通禁行、人员管制、物资匮乏。1月23日实行“封城”关闭离鄂通道,2月27日实行严格居民封闭式管至今,所有人员一律不得擅自出入,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物资和急需药品实行代购配送服务,每户居民每4天提出1次代购配送申请。
现有的客观条件对网络直播教学桎梏重重,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在疫情重灾区开展新学期的网络直播教学的?
一、见屏如面,尊重学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范长江新闻学院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努力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学方式改变了,但教学质量不能缩水;教学地点变更了,但教学水平不能降低。”即便身处疫情中心,侯鑫老师始终相信教学质量是检验一堂课、一位教师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线上教育时期,教师的教学质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学生便学到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
疫情的到来,将线上教学猛然推到此前并没有过任何直播经验的新任教师侯鑫面前,他明白自己肩扛责任,顿感压力巨大。在直播教学正式开启之前,便开始紧张筹备,搜集网络优质的在线课程资源,利用好各网络平台优势,经过两次扎实的试讲,才逐渐消除了直播课前紧张。正式上课之前,除了常规备课教学四大件,侯鑫还将课上要用的教材、阅读材料、拓展资料,以及学期课程要求(播音专业每日的晨功打卡、新闻分享)与目标等发布在网络平台上。每次上课时,侯鑫都像平时进教室一样,以得体的服饰、饱满的状态面对同学们。“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常怀敬畏之心,尊重每一节课和每一位学生。”
二、还原场景,尊重课堂
侯鑫老师经过平台优劣势对比,采用“钉钉直播”的方式开展直播授课。在他的课堂上,将网络空间和传统课堂结合,用讲桌、显示器、麦克风试图还原教学场景,课堂内外的界限变得模糊,抛开上课时间的约束,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始终很活跃。但在课堂建立之初,却因为身处疫区,交通不畅、人员管制、物资匮乏等等客观因素影响,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
1、餐桌当书案
直播和备课的书案是摆在眼前的第一个问题。由于常年求学在外,再加上春节回家并未打算久留,湖北老家中的书桌早就堆满杂物、尘埃满满。于是便只能利用家中每天吃饭的餐桌备课、直播教学。
2、电视作黑板
缺少必要的教学辅助道具,只能利用家里现有的资源,电视本来作为客厅全家人观看电视节目的机器,但特殊时期却在侯鑫老师家里作为黑板担当起讲解、展示、批阅的“黑板”,这样能更好的让屏幕那头的同学们感受到课堂氛围。
3、抄本为教材
教材也是直播课程的一大难题,学校订购的教材不能及时拿到手,学生也难以领取教材,可谓“远水救不了近火”,网上现有的电子资源丰富,但整体质量良莠不齐,必须通过教师的个人经验进行细心甄别。侯鑫老师在备课期间,会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电子版本教材,并将它们融会贯通,整合抄写下来并成为备课文案,“文字是有温度的,我们不提倡手抄教材,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却让备课有了坚实基础。”
三、教法创新,尊重教学
1、师生互动,最大化还原真实的课堂情境
在直播课上,侯鑫老师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和教学特点,所讲授的播音专业既生动形象,也实现了师生互动和课堂实践。播音是口耳之学,除了线上教学外还设置各种形式的实践作业,学生通过音视频来回课,巩固教学成果。学生通过弹幕实时提问,老师及时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连麦的形式,老师可以邀请同学回答问题,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最大化还原真实的课堂情境。学生也纷纷表示:“老师为我们准备了课程的文字材料、教学视频、课程作业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我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查阅资料,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和同学们讨论、探究更好的学习方法。”
2、知识讲授和课程思政相结合,提供细致的抗疫心理辅导
在授课中,侯鑫老师还积极将德育与智育统一,课堂和思政有机结合。因为身在疫情中心的缘故,可以将身边的真实情况第一时间告知同学们,大大减少了学生对于疫情的恐惧心理,并且针对部分因为疫情产生心理问题的同学,提供细致的心理辅导。在专业上,鼓励学生在特殊时期发挥专业特长,拍摄记录抗疫短片、播颂抗疫文艺作品、撰写抗疫新闻报道等形式,积极践行四力,争做新时代“范长江”式新闻人才。
侯老师寄语学生:
待到山花烂漫时,
你我定会重逢在,
阳光明媚的内师校园。
(图1、2来自鄂州政府网;图3来自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