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永远在路上,转型时期依然是职业记者最好的时代”,6月13日,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青年报国内时事部主任刘畅老师应邀到文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作主题为《与祖国同行——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新闻记者的守望》的报告,晚7点30分在中文楼304教室正式开讲。参与此次讲座的是我院14级6班与14级2班,由党总支书记翁礼明主持。
有着23年记者生涯,新闻作品多涉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刘畅,开场时就已自己为记者节写下的文章向同学们表述了自己心中对于记者这一职业的热爱。“推动社会进步的职业使命从未改变”,时至今日他也在不断地重温自己的新闻梦想,“技术如何进步,但记者这一职业的价值从未消失”。紧接着,他便已“提问:采访报道的第一关”说明了记者所必备的职业技能,并以原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与中国青年报记者的实例,谈论了当前许多记者面多重要人物时提不出问题,并且认为当前的记者需要一份“中国社会问题单”,以此来促使记者提出有意义和深度的问题。
当前中国处于转型时期,“媒体是沟通社会各界的平台“,他说到,“但当前记者最容易写的是见闻,最难的是有逻辑地报道事实真相”。报道山西繁峙矿难事件使得刘畅更认清了记者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所必须要有的职业精神,“对新闻的真实性要有敬畏”。对于繁峙矿难事件的采访过程他也做了详细的讲述,这一系列的报道也使得刘畅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上全票通过,荣获一等奖。随后,刘畅以张俊敏事件与山西高唐市委书记事件来向同学们阐述“用人物命运推动制度安排”的观点,更强调“需要立法来保障公民的表达权”。
讲座的最后,刘畅谈到自己从业23年以来目睹了国家和民族的变化,为自己国家感到自豪之外,也会继续做社会转型的守望者。(图/文陈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