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新闻学院积极培养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复合性专业人才-大学生创办《青春飞扬》登上内江电视台大众频道
来源:   作者: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数:   日期:2013-04-14   字体:【

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中,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本科培养的人才类型正面临挑战。在媒介融合加速与文化产业振兴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有了新的变化。目前社会需要的、媒体期盼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如何通过大学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来办学,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何谓高素质、复合型?就是指有坚定政治信念、有敬业奉献精神、有良好身体素质、有专业技能技巧、有一专多能、有多岗适应本领的新闻专才与媒介通才。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但是,冷静地审视过去许多高校的新闻专业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存在一些偏差和缺失,突出表现为:办学思路与办学模式的创新不够;教学理论太重实训太轻;教学大纲的制定陈旧落后等。对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新闻专业这样一个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课堂教学中却往往偏重传授有关概念和理念,抹煞了作为实践学科和专业技能教育的存在意义,以致于新闻系学生在新闻单位的招聘应试中,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比较,并没有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一些进入媒体工作的新闻系学生,业务技能几乎要从头学起,适应工作的时间过长。过去的这些现象,使范长江新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积极的对新闻教育与媒体需求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改革。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学科,但实际现象是有部分毕业生无法进入电台电视台就业。为此,学院在人才培养定位目标上更加宽广:就业去向从电台电视台拓展至报社、杂志社、网络公司;业务岗位从新闻采编、播音主持拓展至产品制作、广告创意、公关策划;专业领域从新闻传媒拓展至商业传媒、行业传媒、企业传媒;学科视野从传统媒介拓展至新媒介,使学生的就业渠道前景越多越好。

正是从中国的实情出发,从社会和媒体的需求出发,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在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的培养方案中,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精心组织、策划、安排能体现专业教学特色和水平的系列实训课程:如报纸新闻业务课模拟报纸新闻编辑部制作大学校园报;电视新闻制作课模拟新闻中心制作校园电视新闻;广播新闻课安排制作录音专题节目;播音主持开展普通话演讲、主持人比赛等;这些媒介产品均由学生模拟职场团队按一定的周期运作,教师在课堂上讲评指导,学生分别按评分细则完成课程学分。在此基础上,学院还充分拓展资源,强化大学与地方主流媒体的强强合作,分别在《内江日报》、内江电视台、内江广播电台、《内江晚报》、内江新闻网、范长江纪念馆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坚持分期、分批的派老师和学生参加媒体的各岗位锻炼和实习。通过教学、科研、交流、实训、实践,大大调动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专业技能技巧有了明显进步。
    在巩固合作的基础上,范长江新闻学院还与内江电视台联合开办了一档由大学老师、学生亲自策划、撰稿、采访、拍摄、编辑、制作的《青春飞扬》电视栏目,每周一、二、三晚上八点在内江电视台大众频道公开播放。这种全新的模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尽管这些电视媒介产品可能还比较粗糙、幼稚、但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具有鲜明的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并且为专业本科生提供了货真价实的综合实训平台,使学生在亲历亲为中获得“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真实体验。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迅速掌握相关的媒介操作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与社会合作能力。还有效地带动了其他新闻业务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以学讲术”、“纸上谈兵”、“理论克里空”的尴尬局面。

在开办电视栏目《青春飞扬》的实践中,范长江新闻学院很好地总结出了“一、二、三、四”经验。.既:一,为学生搭建起一条联系媒体、联系社会的桥梁;二,为教师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阵地;为学生专业技能提供了实训平台;三,为大学与媒体的深度合作奠定了牢固基础;为教师与一线新闻人员的交流提供了帮助;为制定教学和科研课题有了参考依据;四,为社会奉献了精神食粮;为媒体丰富了自办栏目;为大学提升了知名度;为师生电视产品提供了传播渠道。这项成功的探索与改革,在全国和省内市州级高校中也是不多见的。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制作现代电视传媒产品的亲身实践,有利于形成各种介质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掌握跨媒介、融媒介的操作技能,为更好地理解媒介融合的发展走势、更好地适应文化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自觉地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范长江新闻学院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新闻学本科也由此彰显出了“借实训出产品”;“借平台出人才”的教学特色。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教研室  供稿)

 

 

Copyright (C) 范长江新闻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电话:0832-234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