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苏苏和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一行莅临范长江新闻学院讲座
来源:   作者: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数:   日期:2018-06-23   字体:【

   为提高我院学生对新闻采访的能力,增长一定的见识。623日上午9点,我院在第三实验大楼129演播厅举办了新闻采访创作讲座。

   受邀参加本次讲座的嘉宾有范长江先生之子范苏苏,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罗成友、肖亚光、张显峰。我院院长王祖明,副院长高卫红、杨光辉,辅导员刘丽娜、宋秋莹,各专业老师参加了本次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专业老师冯宇冰主持。在主持人简单介绍后,我院院长王祖明作开讲致辞,他向范苏苏一行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提到要向范长江先生学习,传承长江精神。他还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本次讲座举办的目的。

   重庆日报原首席记者、高级记者,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罗成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田坎记者”采访实战法的讲座。罗成友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他的四个采访故事:一次难忘的采访成就一位“田坎记者”、一次冒着生命危险的采访促进一个穷乡的改变、一碗硬着头皮喝下去的油茶、一个已延续了20多年不变的主心深访,罗老师用他自己身为“田坎记者”的经历告诉同学们采访的要点与要求。他告诉同学们“一个没有思想的记者难以成为一个好记者。想要成功,就要走专家信息这条路;作为一名记者,要注重学习专业知识。采访文章中要体现自己的思想。”最后,罗老师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本次讲座“专业性的采访才能成为专业记者,用心准备;用心交流;用心思考,完善主题的同时,要完善细节。”

   在罗成友老师讲述完毕后,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山西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肖亚光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关于电视媒体,融媒体的讲座。肖老师结合他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围绕当前电视媒体、电视新闻所存在的问题,给同学们讲解了如何打造电视新闻精品和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他向同学们讲到“要打造电视新闻精品,首先要能够通过新闻事实凸显重大社会主题,要有新闻敏感和前瞻意识,视点要高,落点要低。还要通过故事吸引人;通过细节打动人;通过音乐感染人;通过悬念把新闻引向深入;通过矛盾冲突深化主题。”媒体融合是当前的一个趋势,肖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了什么是媒体融合以及媒体融合的四种模式(即中央处方模式;新闻矩阵号模式;统分结合模式;去栏目化模式),讲座的最后,肖老师还向在座的各位同学表示“我们应该拥抱新媒体,虚心向新媒体学习;互联网媒体是即时播出,不受时空限制,实用性很强,信息源丰富。”

下午210分,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张显峰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题为“媒介新生态下的新闻报道之道”的讲座。张老师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了媒介新生态下的新闻报道之道,即重新认识我们的媒介环境、做新闻要有点工匠精神、好新闻是用故事讲道理的。他从新闻理念、新闻定义、新闻地位、新闻供给渠道、受众阅读习惯、新闻传播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带领大家重新认识了当今的媒介环境。关于重拾新闻人的工匠精神,张显峰先生认为必定少不了原创、求新、专业、求真、求精、守正等精神。专业精神是媒体人工匠精神的核心,有专业精神才有专业品质、专业深度。张显峰老师认为:“好新闻是用故事讲道理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价值,没有意义的故事则不能称为故事。讲故事也需要遵循真实、人有细节、事实完整、有意义等原则,好故事一定来源于深入的采访,思想的深度决定了故事的价值,而尊重生命永远比记录新闻更重要。张显峰老师最后四句话结束了本次讲座“记者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记者要有评论家思维和历史情怀、记者不能做时代大潮中的局外人、对职业的尊重和热爱程度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范苏苏先生以父亲的物件为线索,向大家分享了从父亲范长江那里所感知到的长江精神,使大家看到了另一个身份的范长江。众人只知道范长江是著名的记者,在新闻界成就突出、贡献卓越,殊不知他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也奉献了自己的十年青春,令范苏苏印象最深的便是家里的书柜上从此多了一排有关小麦栽培、棉花种植等方面的书籍。当范长江先生逝世时,中国众多著名科学家前去悼念,从侧面也反映出范长江在科学领域的较高造诣。讲座的最后,范苏苏先生对范长江新闻学院表示了衷心的祝福,

   本次讲座让我院学子体会到了新闻采访、融媒体的魅力,领悟到了新闻报道之道精神通过本次讲座我院学子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融入今日所学,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杨周 魏灿  /杨周 魏灿)

罗成友老师

肖亚光老师

张显峰老师

范苏苏先生

我院教师与范苏苏一行合照留念



Copyright (C) 范长江新闻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电话:0832-234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