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26日由内江师范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文化传媒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承办的2025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学术年会暨AIGC时代传播与人才培养研讨会顺利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云东、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胡金朝出席本次会议。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界》杂志社、《东南传播》杂志社、四川报业、遂宁传媒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范长江新闻学院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参与本次会议。
10月25日上午研讨会正式开幕,副校长胡金朝主持开幕式,向来到本次研讨会的各方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开幕式上,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隋岩以线上连线的形式参与了本次会议,他首先回顾了学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历届论坛的成就,强调这些活动对于记录时代脉搏、促进新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随后他提出未来培养新闻人才应打破学科边界,培养复合型人才。最后他感谢内江师范学院的支持,并希望本次研讨会能推动学术创新和国际传播体系构建,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贡献力量;党委副书记,校长郭云东介绍了内江师范学院的发展历程、办学条件、以及范长江新闻学院的建设情况,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技术背景下的重要性,呼吁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传播技术中,为新时代文化传播的发展贡献力量;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张胜强代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对各位专家委员会的信任以及内江师范学院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他指出,新闻传播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技术的传递,而应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坚守价值,拥抱变革。最后他呼吁与会者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国际传播事业的新篇章;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理事长阎立峰就范长江时代到现如今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强调新闻工作者在舆论和社会影响中的关键作用。随后提出一个新的命题:“在大数据时代,人的记忆是否会被技术取代。”最后他表达了对时代变化和新闻事业发展的深深思考,展现了对未来的深刻洞察和积极态度。

随后,会议进行了主题发言环节,主题发言由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院长石磊教授主持并评议。厦门理工学院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振祥教授围绕《以SHIEN为例看国际快时尚的海外传播》、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杨琳教授以《AI赋能:中华文化“盛装”出海,精准传播》为题、重庆工商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殷俊教授以《AICG驱动国传叙事策略的三个转向》为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安峰山教授围绕《AIGC赋能在两岸叙事和对台传播中的机遇与挑战》、大理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张文娟教授围绕《制造“大理福尼亚”:数字游民的跨境实践与国际传播的路径突围》、红河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李刚存围绕《AIGC时代国际传播人才的能力需求与素质标准》、《新闻界》总编辑,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段吉平围绕《国际传播的知识生产:基于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的视角》、《东南传播》主编刘君荣围绕《AIGC视角下的地方海洋文化传播》,分别阐述了技术对国际传播的变革影响,深入探讨了中华文化精准传播、国际传播叙事创新、时尚品牌出海路径以及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为AIGC时代国际传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展现了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

最后,会议进入分组讨论阶段,四个分会场分别围绕AIGC时代的国际与跨文化传播、传播技术应用与媒介融合、讲好中华故事与文化出海、新技术发展与教育/艺术实践四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报告与探讨。与会学者结合前沿技术实践与实证研究,系统探讨了数字叙事对文化认同的赋能路径及两岸传播的协同机制,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启示。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嘉宾发言精彩纷呈,生动呈现了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与创新实践。

本次研讨会深刻把握AIGC时代国际传播的战略机遇,通过系统探讨技术赋能文化传播的核心路径,不仅为增强中华文明全球影响力提供了创新范式,更在深化两岸文化认同、推动技术伦理与人文价值融合、构建复合型传播人才体系等方面彰显了深远意义,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服务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了关键智慧,彰显了新时代传播事业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文明发展的时代担当。本次研讨会也为范长江新闻学院推进新闻传播等相关学科研究与教学提供了平台和助力。
图、文/范长江新闻学院宣传部 初审/阮旭 复审/刘佳 终审/徐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