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创新应用,4月14日下午,新闻传播学教研室围绕“AI赋能新闻传播教育的实践路径与伦理思考”开展了主题教研活动。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张蕾主持,全体教研室教师参与讨论和分享。
本次教研活动紧扣学校提出的五大研讨方向,结合新闻传播学科特点,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新闻采编、内容生产、教学改革及学术伦理等方面的应用与挑战。范佳佳老师分析了国内外新闻传播院校的AI融合案例,认为应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增设《智能新闻生产》《数据新闻与可视化》《AI伦理与传媒法规》等前沿课程,并推动传统新闻采写编评课程与AI工具的结合。
“AI不会取代记者,但会用AI的记者将更具竞争力。”杜可琦老师以新华社“AI主播”和腾讯“Dreamwriter”自动写稿系统为例,提出在《新闻编辑学》课程中增加AI辅助内容生成模块,培养学生的人机协作能力。高思、毛敬莲、高军梅老师演示了生成式AI在新闻采访模拟、Midjourney在视觉新闻设计、Python在舆情数据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教师们就如何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展开热烈讨论。
张蕾老师分享了在《新闻评论》课程中,使用AI生成初稿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分析和修改的教学案例,她指出:“AI能快速提供观点框架,但真正的价值判断和逻辑深化仍需学生自主完成。”这一模式有效平衡了技术效率与思维训练的关系。
针对AI可能引发的学术诚信问题,教师们分析了国内外高校的AI使用规范,认为应明确要求AI生成内容需标注来源,核心观点与论证必须体现原创性。徐春霞老师特别提醒:“在新闻传播领域,AI工具的‘幻觉’(虚假信息生成)风险尤为突出,教学中必须强化信息核实能力的训练。”
通过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AI是手段而非目的,新闻传播教育必须坚守人文价值内核。下一步,教研室将持续优化AI融合教学模式,探索“技术赋能+人文引领”的双轨发展路径,为培养兼具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思辨精神的卓越新闻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文/新闻传播学教研室 编辑/廖芳 审核/罗丹 责编/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