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追光,日新为道 ——聚焦新闻学专业实践周背后的创作力量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5-11-16   字体:【

演播厅的灯光聚焦在抽签箱上,当一张张选题卡被陆续抽出,此起彼伏的惊叹与低语交织成实践周的序幕。“居然是纪录片!”“要自己演短剧?”“vlog 还要有特定风格?”接连响起的声音里,藏着新闻学专业同学们的意外与忐忑——那些跳出“理论学习”舒适区、需要亲自上阵统筹、拍摄、演绎的选题,成了不少人的“意外挑战”。没有预设的轻松选项,没有熟悉的稳妥路径,这场实践周更像一场刻意为之的“破壁考验”,而几位抽中核心创作类选题的同学,正站在 “舒适区”的边界,即将用镜头与勇气,凿开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郭蔓琳:砥砺前行,归乡问儒

抽到纪录片选题的瞬间,郭蔓琳虽有片刻懊丧,但短暂的情绪波动后,她迅速沉下心来,燃起了迎难而上的干劲。由于缺乏同类作品的拍摄经验,选题方向的确定成了她面临的第一道难题。为此,她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纪录片资料,却始终没能找到清晰的方向。

“最终的决定,源于媒体上关于家乡内江市资中县儒家文化的宣传。”郭蔓琳的语气里满是笃定,与最初接受采访时的犹豫截然不同。当了解到 “孔子访乐于苌弘” 的典故,且资中正是苌弘的家乡时,她心中豁然开朗:“我确定这里面有值得深挖的内容。”来自文化底蕴深厚家乡的认同感,赋予了她沉着与冷静,这份文化自信,也为她拨开了选题的迷雾。


微信图片_20251111214805


郭蔓琳拍摄纪录片《资中文庙:时光里的传承》片头


吉连么子各:柳暗花明,一波三折破万难

平日里,吉连么子各总爱浏览各类优秀短剧,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这种短小精悍的娱乐形式备受喜爱。但当制作短剧的担子落到自己肩上,她才真切感受到其中的压力。“选题和剧本都不算难,最棘手的是要亲自上阵当演员。”吉连么子各坦言,演员行业有着明确的门槛,对于毫无演戏经验的她来说,台词功底和情绪把控都是不小的挑战。此外,短剧需在极短时间内融入大量内容,对时长与节奏的精准把控,更是一道隐形的难关。

经过慎重考虑,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吉连么子各将创作方向调整为叙事节奏更舒缓的微电影。剧本迅速确定,但演员短缺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她拉来三两好友组建团队,可除了拍摄核心成员,能调配的人手依旧寥寥。“那段时间真的怀疑过自己,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完成拍摄。”好在有好友的一路鼓励,吉连么子各逐一审视并攻克拍摄中的各类难题。拍摄现场的垂头丧气,渐渐被一次次完成镜头后的欢声笑语取代,她就这样一步步推进,最终圆满完成了作品。


微信图片_20251111215436


吉连么子各在为微电影《限时拥抱》挑选素材


马昕妍:记录生活,收获意外惊喜

得知自己抽中热门的 vlog 选题时,马昕妍先松了一口气,但了解到具体的拍摄要求和题材风格后,新的难题又摆在了她面前。“我本来就不喜欢记录生活,在镜头前更是浑身不自在。”马昕妍的感受,或许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生活中,多数人最多只是拍张照片分享到朋友圈,用视频完整记录生活,对她而言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拍摄当天,马昕妍独自一人拎着大包小包的设备出发,繁琐的准备工作让她愈发觉得 “记录生活” 是件麻烦事。但拍摄结束后,当她回看素材时,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一开始刻意对着镜头记录,确实很不适应。”马昕妍面对镜头笑着说,“但翻看素材时,那些日常里好笑、温暖的瞬间都被重新唤醒,能反复回味。原来流逝的时光,真的能以这种方式留下痕迹与回忆。以后,我会更主动地记录自己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51111215842


马昕妍拍摄vlog《寻色》现场


实践周的幕布已悄然落下,真正的创作之路才刚刚启程。郭蔓琳在千年儒光中找准了镜头焦点,吉连么子各在友情支撑下重构了叙事方向,马昕妍则在琐碎日常里打捞起时光的金属。他们曾在“舒适区” 的边界徘徊,最终都用自己的方式,凿开了一束照亮前路的光。这束光,关乎文化根脉的接续,关乎团队协作的温暖,更关乎个体生命的觉醒。它映照出的,是比任何成熟作品都更为珍贵的存在——那个敢于直面挑战、破壁而出的崭新自己。

/ 阿罗翔飞 张蕊洁 图/阿罗翔飞 初审/阮旭 复审/罗丹 终审/徐大军


Copyright (C) 范长江新闻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电话:0832-2349830